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为什么长辈总是对家族群里的「谣言」深信不疑?

为什么长辈总是对家族群里的「谣言」深信不疑?

时间:2022-08-19 09:11:2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北京科学中心 栏目:头条 阅读:145

西周开国元勋周公因早年辅佐年幼的周成王被委以摄政大权后遭管叔、蔡叔、霍叔等大臣妒忌,于是他们四处散播谣言:“周公要夺位了”,顿时流言四起,周成王听闻后对周公产生怀疑,为了自保,周公放弃相位,跑到封地避祸。

西汉权臣王莽起初为人谦恭,克己不倦,清正廉洁,礼贤下士,朝野上下都对其赞不绝口,没想到后来王莽篡权夺位,将西汉江山纳为己有。如果周公当初没有及时退隐,而是被周成王处死,那留给后世的便不是名垂青史,而是乱臣贼子;如果王莽在夺权之前去世,那极有可能会留下一代贤臣的美誉。于是,便有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由此可见,若谣言没有被揭穿,历史便可能会重新改写。

来源丨百家号

1. 什么是谣言?

在日常生活语境中,谣言、传言和虚假信息等各种说法经常是混用的。国外语境中经常使用的rumor主要指广泛传播的、来源不明的信息,可以为真也可以为假,而rumor更契合中文的翻译应为“传言”,而不是目前常用的“谣言”,因为中文语境中的谣言概念更多强调信息的负面性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恶意。

油画《克斯宾与斯卡平》

来源丨维基百科

虚假信息(misinformation)的提法相较前两种更为新颖,并且主要侧重大众层面上的影响,主要指因疏忽或者无意识的偏见而传播的不实信息。而误导信息(disinformation)更加强调虚假信息制造者或传播者的意图,并且主要应用于政治传播领域。虚假新闻(fake news)更多指信息发布主体刻意模仿专业新闻媒体的形式,发布的新闻形式和体裁的不实信息。

2. 谣言的传播为什么这么快?

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说,“谎言绕着地球跑半圈了,真相还没穿上裤子。”谣言的传播如此之快,其原因有三:

(1)谣言因杜撰而生,不受事实束缚,满足了大家的猎奇心。

例如,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报道:国内首例CAR-T治疗淋巴瘤患者出院,两个月后,体内暂时没有发现癌细胞,症状得到完全缓解。消息一出,各家媒体争相报道,消息最终变成“120万元一针的抗癌神药,打一针可以治愈癌症”。这两条消息似乎没什么毛病,但是大众却更喜欢第二个说法,于是将其传的神乎其神,有专家出来辟谣,但效果微乎其微。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即人们更愿意相信符合既往认知和态度的信息而造成的。

来源丨四川观察

(2)大脑对负面信息有偏好,面对负面信息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敏感、深刻,情绪也容易被唤起,从而使谣言形成燎原之势。从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社会原因来看,谣言的传播起到了“预警器”的功能,唤起了公众对于风险或危机时间的警惕和担忧。

(3)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被消灭一部分,但因为其传播的很快,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总会有新的谣言产生,所以生命力顽强。

来源丨百度图片

3. 如何控制谣言传播呢?

美国学者卡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曾在《谣言》一书中写道,“人们是否会相信一则谣言取决于他们在听到谣言前既有的想法”。人们对真相往往没有对谣言那么感兴趣,或者说一部分人对真相根本不在乎。然而,谣言的危害众多,有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举个例子,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里,女主易遥本该享受着美好的青春校园生活,可是却因谣言陷入了无尽的黑暗,遭受了各类残酷欺凌,在谣言造就的这个无形深渊里,没有旁观者,只有施暴者,最后女主选择了在大家的注视下自杀。谣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抹去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谣言扼杀在摇篮里。

来源丨电影截图

1. 要杜绝谣言的产生,在法律上,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技术上,可以开发并提升网络系统对谣言的检测效果。同时,应加强主流媒体媒介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一些官方媒体的不良报道会让民众对权威媒体的公信力产生质疑,从而给谣言提供了发展契机。

来源丨新华社

2. 当意识到谣言开始传播时,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及时公开信息,减少谣言滋生的空间,抢占信息制高点,对于突发情况要及时作出公开反应,避免事情扩大化发展。

3.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身处于一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要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当然,再经过思考后并且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的时候,还是有传播的必要的。

来源丨济宁新闻网

4. 我们似乎对谣言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即谣言都不是真的。事实上,有些谣言的来源本来是真实的,但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带入传播者的认知偏差和个人情绪,这样一传百,百传千,真相最后变成了谎言。所以我们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应当遵循事实的本来面貌,不轻易带入自己的主观情绪,彼此相互监督,共同营造健康良好的舆论环境。

也许,只要有人类的存在,谣言就永远不会消失。那么再次借用白居易的话告诉大家:“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认知总是有限度的,所以不要急于判断事情的真假好坏,时间往往能证明一切。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901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北京科学中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