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也没想到,自己的尿竟然能救鸟一命!|自然小喇叭
时间:2022-09-18 08:33:2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物种日历 栏目:头条 阅读:98
欢迎大家收看自然小喇叭栏目的第17期,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我们搜罗了这些有趣的自然新闻和研究:
1)现实版贪吃蛇,被蜈蚣活活噎死
2)狗尿保护海鸟,汪汪队立大功
3)为了保护蓝鲸,航运公司决定绕路
4)唱歌有节奏的岩蹄兔,更好找对象
5)为了不被雄性打,雌性蜂鸟“女扮男装”
6)成了精的凤头鹦鹉,与人类进行垃圾箱之争
贪吃蛇,死咗
有条蛇吞下了一条巨型蜈蚣——然后,被噎死了!
当这条蛇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被发现时,它已经一命呜呼了,喉咙里却还卡着那条巨大的蜈蚣(当然,蜈蚣也已经死了)。
蜈蚣头朝里面卡在了蛇的食道里 | Drew Martin
这是条环岩冠蛇(Tantilla oolitica),是北美最珍稀的蛇之一。科学家已经4年多没在野外看到它们了,谁也没想到,它们时隔多年再次出现,竟是这样一副令人哭笑不得的画面。
对于这条“大冤种”蛇的尸体,科学家们非常激动。因为,当地博物馆虽有15条保存完好的环岩冠蛇标本,但却没有一条是吃猎物时死亡的,这位可以说是吃出风格吃出新意!(蛇:?)
同归于尽.jpg | Drew Martin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条蛇长21厘米,蜈蚣的长度是它的1/3。蜈蚣压缩和阻塞了蛇的食道,蛇可能正是因此窒息而死。蛇经常吞食大型猎物,必要时可以将它们吐掉。但可能因为蜈蚣长了太多腿,卡在了喉咙里,蛇没能及时吐出蜈蚣。
科学家还发现了另一种可能的死亡原因:蛇体内有细小的伤口,可能是在吞下蜈蚣时被刺伤的。虽然伤口本身不致命,但蜈蚣可能趁机释放了致命的毒液,最终和蛇同归于尽。
蛇和蜈蚣的CT扫描图 | Courtesy of the 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汪汪队立大功
科学家最近找到了一个保护鸟类的法宝——狗尿!
需要被保护的鸟是生活在澳大利亚海滩上的黑头鸻,它们可以除去过多的海藻,维持海滩食物链的稳定。然而,从1980年代以来,它们的种群数量下降得很快,现在已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
黑头鸻(Thinornis rubricollis) | JJ Harrison / Wikimedia Commons
尽管人们已经在努力保护黑头鸻,但还有一个巨大的威胁难以解决——狐狸。黑头鸻在海滩上产卵,一些狡猾的狐狸就会在海滩上守株待兔,把还没能学会飞行的幼鸟当成自助餐。
应该如何赶走狐狸呢?科学家想到了狐狸的软肋——它们怕狗!在野外,只要有狗活动的地区,狐狸就会绕着走。而且,狗狗不必亲自镇守,只要把狗狗的尿液撒在黑头鸻的筑巢区周围,狐狸察觉到狗尿的味道,就会闻“尿”而逃。
黑头鸻的筑巢地 | Ed Dunens / Wikimedia Commons
现在,科学家们不仅打算撒上狗尿,还计划在筑巢区附近安上围栏和可以震慑狐狸的喇叭。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狐狸再也没法吃掉小鸟,黑头鸻才能安全地生儿育女。
为了蓝鲸改航线
为了保护蓝鲸,一家航运巨头公司改变了他们的航线。
洋流和季风让斯里兰卡的南部海域成为富饶的渔场,不仅人类喜欢来这里捕鱼、垂钓,很多海洋生物也喜欢来这里捕食,蓝鲸就常常在这里出现。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这里有十几头蓝鲸在和商船碰撞后丧生,这引起了很多环保人士的不满。
人们正在检查一头被船撞死的蓝鲸 | Craig Hayslip,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Marine Mammal Institute / Wikimedia Commons
最近,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宣布,他们将斯里兰卡附近的航线进行了调整,往远离海岸的方向挪远了15海里。这样一来,鲸类动物、海豚和鼠海豚遇上商船、发生事故的几率将降低95%。这家公司同时还规定,他们的小型补给船在当地的蓝鲸栖息地内航行时,必须减速至10节。
国际动物福利基金会认为,这个举措对蓝鲸和人类来说都称得上是好消息——蓝鲸处境更安全的同时,当地的观鲸活动和渔业也能更好地发展。
会唱歌好求偶
要想找对象,先得学唱歌——这是雄性岩蹄兔的生活经验。
岩蹄兔(Procavia capensis)唱歌|Eyal Bartov
在以色列的一个自然保护区,科学家们记录了2002~2013年间岩蹄兔早晨的行为和声音。他们发现,不像那些常常合唱的动物,雄性岩蹄兔都是独唱歌手。
雄性岩蹄兔的唱歌频率和节奏,是雌性选择配偶的重要考量标准。经常唱歌的雄性,存活下来的后代也更多;它们歌曲节奏的稳定性越高,就越可能得到交配机会。但这并不是因为雌性岩蹄兔爱好音乐,它们只是依据歌声来确定雄性的健康状况和适配程度。科学家推测,蹄兔的一些生理疾病可能会让它们没法发出节奏精确的叫声,雌性据此筛选健康的配偶。
这位岩蹄兔先生正在认真唱歌 | Amiyaal Ilany
为了吸引异性,雄性岩蹄兔不仅会注意歌曲的节奏感,还很懂得如何让听众沉浸其中。唱歌时,它们会采用渐强的方式,随着歌曲的进行越唱越大声;在歌曲结束时,曲子的复杂程将达到最高,在场的雌性就会不知不觉听到入迷。
女扮男装
为了不被雄性打,雌性白颈蜂鸟学会了“女扮男装”。
不管是雌性还是雄性,幼年的白颈蜂鸟都有艳丽的蓝白配色羽毛。长大后,雄性依然会维持鲜艳的外表,大多数雌性则会变得暗淡。奇怪的是,20%的雌性竟然会伪装成雄性的样子,保留幼年时的靓丽配色。
左边是雌性白颈蜂鸟(Florisuga mellivora)的模样,右边是雄性和伪装成雄性的雌性白颈蜂鸟的模样 | Jillian Ditner
雌性伪装成同物种的雄性,这在动物界并不常见。研究者发现,雄性白颈蜂鸟宛如恶霸,会对领地严防死守,并为食物资源而对争夺者大打出手,比它们体型更小、战斗力更低的雌性就会受到更多的攻击。但是,那些“女扮男装”的雌鸟在喂食器边上进食时,受到的来自雄性的攻击和驱赶就会大大减少。
“女扮男装”的雌性白颈蜂鸟 | Irene Mendez Cruz
“女扮男装”的雌性只有外表和雄性相像,行为、力量和体型还是和其他雌性差不多,但这个唬人的外表已经足够让她们少受雄性的袭击,借机多吃到一些食物了。而在求偶时,“女扮男装”就没什么好处了,雄性白颈蜂鸟还是喜欢和外表暗淡的雌性交配。
垃圾桶之争
在澳大利亚,凤头鹦鹉正和人类斗智斗勇——为了垃圾箱里的垃圾。
当地的凤头鹦鹉早就学会了打开路边的垃圾箱,对着里面剩下的披萨和面包大快朵颐。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它们会在垃圾箱里挑挑拣拣,把垃圾弄得满地都是;而且,人类的食物也有可能威胁它们的健康。
凤头鹦鹉(Cacatua galerita):今天吃披萨,嘻嘻 | Dr John Martin / Twitter
附近居民搬出了一些对策。一开始,他们用砖头、金属或装满水的瓶子压在垃圾箱的盖子上。然而,没过几天,鹦鹉们就学会了打开这些被重物压着的盖子。更可怕的是,它们还会互相学习,只要有一只“学霸”研究出了开盖方法,别的鹦鹉就能通过观察学会。
凤头鹦鹉:不就是砖头,小菜一碟!|Barbara Klump/Current Biology
人鸟之间的斗法就此升级。有人将重物固定在箱盖上,有人用弹力绳绑住箱盖,有人在边上放满钉子防止它们着陆,还有人试图用塑料蛇吓退鹦鹉......这些方法有的能奏效几天,有的完全不管用。
这场比拼可没那么轻易结束,谁才是最后的赢家,还得走着瞧。
有人在垃圾箱上放上了门垫,有人用鞋子卡住了箱盖 | Barbara Klump
参考文献
[1] Enge, K.M., Gray, J.A., Sheehy, C.M., III, Ferraro, T., Martin, D.M. and Mays, J.D. (2022), What killed the rarest snake in North America?. Ecology. Accepted Author Manuscript e3857. https://doi.org/10.1002/ecy.3857
[2] https://phys.org/news/2022-09-dog-urine-threatened-hooded-plovers.html
[3] https://phys.org/news/2022-09-shipping-giant-sri-lanka-whales.html
[4] Demartsev, V., Haddas-Sasson, M., Ilany, A., Koren, L., & Geffen, E. (2022). Male rock hyraxes that maintain an isochronous song rhythm achieve higher reproductive success.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00, 1– 12. https://doi.org/10.1111/1365-2656.13801
[5] Falk Jay J., Rubenstein Dustin R., Rico-Guevara Alejandro and Webster Michael S. (2022). Intersexual social dominance mimicry drives female hummingbird polymorphism.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http://doi.org/10.1098/rspb.2022.0332
[6] Barbara C. Klump, Richard E. MajorDamien R. Farine, John M. Martin and Lucy M. Aplin. (2022).
Is bin-opening in cockatoos leading to an innovation arms race with humans? Current Biology. DOI:https://doi.org/10.1016/j.cub.2022.08.008
作者:猫吞
编辑:麦麦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收录于合集 #自然小喇叭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166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物种日历,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