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 > 全国安全用药月 | 疫情下的家庭药物储备,你真的做对了吗?

全国安全用药月 | 疫情下的家庭药物储备,你真的做对了吗?

时间:2023-01-04 01:59:16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药葫芦娃 栏目:健康 阅读:114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囤药”成为最近的热搜词。医院药房窗口、社区药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人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药品,有抗病毒的、止咳的、退热的,应有尽有,唯恐不够;有人甚至还罗列了一个购药清单,足有十几种之多。人们见面打招呼都在问:“药,你囤了么?”

那么,目前是否需要囤药?如需储备药品应该备点啥?这些药买回家后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药品储备清单,从“5+1+X”开始无论新冠病毒感染,还是冬季高发的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主要侵犯上呼吸道,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咽痛等症状,此外还可能伴随有咳痰不利、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因此,可以适当储备些对症治疗的药物。“5”-五种对症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退热药、止咳药、祛痰药、抗过敏药、缓解咽痛药五种。

退热药

一般发热超过38.5℃开始用药,首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儿童可选择相应的混悬液剂型,连续3天高热不缓解者需及时就医。

止咳药

如果症状仅以干咳为主,无痰或少痰,且影响休息和睡眠,可选择右美沙芬,儿童可选择其口服溶液或糖浆。

祛痰药

适用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如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或者颗粒剂等)和氨溴索片或口服液等。

抗过敏药

用于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氯苯那敏等。

缓解咽痛药

如清咽滴丸等。

此外,对于中成药的选择,2022年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文中提到可选择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疏风解毒颗粒。

“1”-抗菌药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病程多为自限性,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少数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当表现为咳浓痰或流脓涕、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时,可能是合并细菌感染,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但该类药物为处方药,需由医生诊断开具处方后购买,在医生药师指导下使用。

“X”-慢性病治疗药物:慢性病患者可根据自身疾病需要储备药物,最长可开具3个月用量。

自行购药时请认准这些“防伪标志”

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需经医生诊断开具处方后方可购买;而非处方药品,公众可在药店或者网上正规渠道自行购买,但购买前请认准以下“防伪标志”,避免掉入陷阱,购买到假药。

1

非处方药有红绿颜色之分

非处方药标识为“OTC”三个字母,一般位于药盒的右上方。根据其安全性,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是红底白字,乙类是绿地白字。甲类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专业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购买;乙类相比甲类,安全性更高,除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以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零售。

2

请认准“国药准字”

正规药品有其专属的“身份证”,即药品批准文号(以国药准字开头,位置一般在OTC字样旁边)。如果写着“国食健字”或者“卫食健字”,则是保健品。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备任何药效。如果写着“卫药健字”,一定是假药(该批准文号已被国家废除)。

3

药品使用学会“四看”

病毒感染: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能有效,可以控制住症状和缩短病程。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口服药物奥司他韦,静脉注射的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如合并细菌感染,则需要联合抗菌药物。

细菌感染:细菌性肺炎要在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建议下规范用药,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病场所及血液检查、痰液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切不可自我随意选择药物治疗,更不可随意停药。

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临床推荐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等。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性肺炎一般预后良好,病死率通常较低。

一看药品成分:很多药物成分相似或相同,如抗病毒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和连花清瘟颗粒,都含有连翘和金银花;很多复方感冒药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感冒灵颗粒和氨咖黄敏胶囊等。建议同类型药物选择一种储备即可,避免重复用药,以免增加药物副作用。

二看用法用量:非处方药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同时注意适用人群,对于儿童,应选择适宜的剂型;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受损人群,需酌情减量使用,如有疑问可提前咨询医师或药师。

三看不良反应:熟悉所使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如出现胃肠道不适、皮疹等应学会鉴别,考虑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请及时停药观察,严重者尽快就医处理。

四看贮存条件:药品需按照规定的贮存条件存放,避免高温、高湿、强光照的环境。要定期查看药品有效期,过期请勿使用。

药品具有有效期,家庭储备时应根据需要理性采购,不盲目“囤积”,有疑惑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176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药葫芦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