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别看你总洗头,方法不对易脱发!5 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别看你总洗头,方法不对易脱发!5 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时间:2023-06-01 01:14:0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头条 阅读:108

很多朋友都会问,为什么洗头姿势不对会造成脱发呢?有人天天洗头,为何会导致头发受损?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聊洗头的那些事~

01

洗头时为何不建议用手搔抓头皮呢?

应是揉头皮而不是抓头皮。指甲里藏污纳垢,用力搔抓头皮不仅使得局部皮肤产生组胺等瘙痒物质,也扩张毛细血管,搔抓的快感引起恶性循环,引起皮炎等。用力搔抓也容易导致皮肤屏障破坏,使得局部皮肤容易出现细菌感染,导致头皮毛囊炎,进而引起脱发。

【建议】洗发时要用手指指腹轻柔地揉搓按摩,“揉”头皮而不是“抓”头皮。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02

如何选择洗发用品?

为了有效清洁头发、维持头皮微生态平衡,应根据头发的油腻程度选择温和、安全的洗发剂。

干性头发:应选用弱酸性的或含氨基酸的洗发剂;

油性头发:应选用弱酸性的洗发剂;头屑较多时,可选用含去屑成分(如吡啶硫酮锌)的洗发剂。

同时应根据发质选用合适的护发素,或者使用洗发剂和护发素混合的产品。

03

自然风干比吹干更健康?

正确使用吹风机并不会损伤头发,但需要注意,风力不要太大,温度不要太高。总之就是档位小一点,温度低一点,距离头发远一点。

无论是把头发完全吹干,自然风干,还是吹到半干再自然风干,都不会对发质造成太大损害。所以,不用过于纠结选择哪种方式。

04

可以天天洗头吗?

不建议天天洗头,2~3 天洗一次就够,每次时间约 5~7 分钟,洗发的水温可以略高于体温,但不要超过 40℃,通常以 35℃~38℃ 为最佳。

头发清洁的频率因人而异,以头发不油腻、不干燥为度,过度清洗虽去除了头皮头发表面的脂质,但也会损伤皮肤屏障和毛鳞片,导致毛发受损、暗淡、干枯、掉发,头皮则有可能出现头屑和瘙痒等症状。

【建议】男性 1~2 天洗 1 次头,女性 1~3 天洗 1 次头。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05

如何正确涂护发素?

要避开头皮和发根。全头皮涂抹护发素,浪费护发素也易造成头皮油腻。靠近根部的头发是新生的健康头发,只有靠近发梢的部分才是老化、分叉、受损头发。

【建议】在洗干净头发后,只需从头发中段往发梢涂抹,并进行约1分钟的按摩,使护发素均匀分布。油性头发只需在较为干燥的发梢处使用护发素。

06

不要用毛巾搓头发

用毛巾抓头发才正确。用毛巾反复揉搓头发对头发伤害很大。因为毛巾和浴巾的表面都是很粗糙的,当接触到头发表面时,毛巾会吸收走发丝上多余的水分,如果反复揉搓会让头发毛鳞片重新翘起。同时,如果力度过大,也会让头发易折损、易掉发。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建议】最好的方法是用毛巾包住头发,快速按压头发,吸走水分。

07

梳发时不要只梳发梢

头皮油脂是最好的润滑剂,如果只梳发梢,不仅不易梳通,还会使头发断裂,掉发。但如果从头皮开始往下梳就会好很多,因为头皮分泌的油脂就是最好的润滑剂,让梳子沾上油脂,再梳到发梢时就会顺滑很多。

【建议】用木质梳子轻轻梳头发,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和毛发生长,也会令头发光泽更加自然。

08

如何养出好头发?

1.勤梳头

梳头有很多好处,不仅会使头发看起来整齐干爽,还会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梳子最好选择天然木头和牛角材质的。

要注意梳头的方法,一般从额头往后脑勺方向梳,力道不要太大,适中就好,梳不下去的时候不要硬扯头发,也可以轻敲头皮、按揉头皮。

2.情绪稳定舒畅

精神状态与皮肤性状的关系十分密切,乐观稳定的情绪,可以使副交感神经处于正常兴奋状态,有利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代谢旺盛。

而抑郁、忧愁、焦虑或者紧张都可以加速皮肤衰老,头发发白或者脱落。

3.睡眠充足

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维持皮肤更新和功能正常。

由于人体基底细胞代谢旺盛的时间一般在晚上 10 点至凌晨 2 点,所以应 10 点前入睡,并保持每天 6~8 小时睡眠。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4.饮食合理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均是维持皮肤正常代谢、保持皮肤健康所必需的物质。而各种营养不良以及过度的节食减肥等,可导致休止期脱发。

5.头皮按摩

坚持自我头皮保健按摩,可以舒缓头皮、促进血液循环,以加速新陈代谢及营养吸收,抑制头皮油脂分泌过多,也能减少脱发。

复核|李南南 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工作部副部长 二级调研员 中国科普作家(医学方向)

来源:CCTV生活圈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988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