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科幻 > 异能者的纯真宇宙:科幻作品中的儿童

异能者的纯真宇宙:科幻作品中的儿童

时间:2022-07-06 12:37:5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幻空间 栏目:科幻 阅读:109

本文由HeavenDuke翻译,中译已获得《科幻百科全书》(第三版)授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David Pringle&Peter Nicholls&David Langford] Translated by HeavenDuke,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http://www.sf-encyclopedia.com/entry/children_in_sf]

在文章《科幻小说的尴尬处境》(1976年)中,托马斯·M.迪斯克半严肃半开玩笑地断言称:科幻小说是一类儿童文学,因为大多数科幻爱好者都从少年时期开始读科幻,而且许多科幻小说都是关于儿童的。不管科幻小说的魅力是否根植于少年气息,科幻作家们无疑都痴迷于童年和童年的衍生主题:纯真和潜力。

关于儿童的科幻小说有很多类型,但其中有四类尤为流行,值得特别关注。第一类故事讲述拥有无害精神能力的孩子。该类的范文包括:A.E.范·沃格特的《斯兰》(1940年9月~1940年11月),讲述了一个由拥有心灵感应能力的超人组成的年轻社群;西奥多·斯特金的《做梦的珠宝》(1950年2月),一个被流动游乐场的工作人员收养的奇怪男孩的故事;斯特金的《超人类》(1953年),描述了一个由儿童组成的格式塔意识;威尔玛·H.席拉斯的《原子的孩子》(1948年11月~1950年3月);约翰·温德姆的《重生》(1955年),其内容有关一群核战争后的有心灵感应能力的变异儿童;以及描绘类似主题的后世作品,诸如理查德·考珀的《死路》(1972年)和《曙光之门前的吹笛手》(1976年3月)。故事中的孩子们的能力之所以“人畜无害”,是因为小说通常是以孩子的视角讲述的。这类故事所描绘的社会可能会迫害儿童,但是孩子们往往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读者的赞许中,组建自己的“更高尚的”社会。杰克·万斯的《卡德沃尔2:艾斯和老地球》(1991年)提供了该主题的一个变种:故事中,不幸的孩子们服用了一种外星毒品,来激发其超感天赋。

第二类故事是负面的第一类故事:它们讲述怪物般的儿童,常常拥有邪恶的精神能力。该类的范文包括:雷·布拉德伯里的《小杀手》(1946年11月),讲述了一个虽然没有超能力,却设法杀死了父母的婴儿;理查德·马西森的《父母的结晶》(1950年夏),讲述了一名可怕的变种男孩的故事;杰罗姆·比克斯白的《人生多美好》(1953年),刻画了一个用强大的超自然能力威胁一整个社区的婴儿;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魔鬼的发明》(1950年8月)也是一部类似的小说。J.D.贝雷斯福德的《汉普登郡奇观》(1911年)是这类故事的一部早期范例,原因在于书中的神童是完全通过外部视角来得到审视的,从而体现出了其恐怖的一面。在这一类故事中,社会通常受到儿童的威胁,读者则被鼓励站到社会一侧看待问题。乔治·特纳的《脑孩》(1991年)是一部难以界定的作品,因为书中的超级儿童(他们是在一场智能强化实验中,利用生物工程和心理工程技术制造出来的)显得既骇人又迷人。纯粹的怪物孩子已经成了恐怖小说领域的俗套,在20世纪80年代尤为如此。在这一时期,出于某些尚不明确的社会原因,讲述超能儿童的科幻小说的数量锐减。

第三类小说与前两类有所重叠,关注那些与外星人或奇人异士结交,以至于自己也有可能是异类(其结果有好有坏)的孩子。范例包括:刘易斯·帕吉特(C.L.穆尔和亨利·库特纳的合用身份)的《好难四儿啊,那些鹁鸦鸲子》(1943年2月),小说中,来自遥远未来的教育玩具给了两个孩子逃离他们父母的出路;雷·布拉德伯里的《决战时刻》(1947年秋),故事中的孩子们同外星人侵略者们站到了一起;阿瑟·C.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1950年4月),故事中的外星人“超主”(Overlords)监督着新一代人类的成长,这一代人的能力不为凡人所知,将在群星间行使自己的能力;埃德加·潘伯恩的《观察者的镜子》(1954年),文中的火星人为了争夺一名孩子的思维的控制权而彼此竞争;约翰·温德姆的《金眼怪孩》(1957年),故事中,外星人令女性地球人怀孕,生下来的邪恶孩子拥有恐怖的精神能力;以及温德姆晚期的长篇小说《乔基》(1963年3月),文中的男孩的外星“兄弟”住在他的脑袋里。泽娜·亨德森的讲述“类人”(People)的一系列短篇小说——收录在个人作品集《朝圣之旅》(1961年)和《类人:同血同肉》(1966年)中——都属于此类,因为它们大多是关于外貌和普通人类孩童无异的可爱外星人的(它们的外星父母通常只会短暂地露面几次)。杰克·威廉森的《月亮孩子》(1972年)和加德纳·多佐伊斯的《海洋的锁链》(1973年)也同属这个类型。格雷格·贝尔的《群星的铁砧》(1992年)描写了一个完全由少年儿童组成的星舰社群,他们接受外星人的指导,同有种族灭绝倾向的超级生命战斗。这部长篇小说所创造的青少年文化很有趣。

第三类小说的一个子类描写这样一类孩子:他们由动物抚养成人,从而对人类社会感到陌生,与之保持不同程度的疏离。鲁德亚德·吉卜林笔下由狼养大的“莫格里”(Mowgli,出自《丛林故事》)就是一个著名的早期案例,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笔下由人猿养大的泰山也可能衍生自他(吉卜林也是这么怀疑的)。电视连续剧《卢肯》(1977年~1978年)的标题中的角色是另一个案例,他和莫格里类似,都是由狼群养大的。

相比于描绘孩童和成人社会的冲突,第四类故事更关注儿童为了成为社会的一份子而试图证明自己的努力。罗伯特·A.海因莱因的很多关于儿童的作品都是这类“入会”故事,例如他的早期短篇小说《不合群的人》(1939年11月)。小说中的男孩是一座由小行星改造而成的空间站上的新手船员,资历非常浅,利用自己异乎常人的数学能力拯救了空间站。海因莱因的大多数青少年长篇小说——从《伽利略号火箭飞船》(1947年)到《穿上航天服去旅行》(1958年)——都符合这一模式,后来的《火星少年》(1963年)也是如此。早熟的孩子也亮相于詹姆斯·H.施米茨的“泰尔西·安伯顿”系列小说中,《收据》(1962年6月)就是一例。他们还出现在亚历克谢·潘辛的《成年仪式》(1953年7月)和塞缪尔·R.德拉尼的作品中。用阿尔吉斯·布德里斯的话来说,德拉尼的长篇小说——诸如《超新星》(1968年)——是关于“魔法儿童的成长……”的典型作品,其中“纯洁无瑕的孩子们天生的优雅和敏锐的感觉吸引了所有人的密切关注”。仅凭魅力就获得了成人社会接纳的“魔法儿童”也出现在其他作家的作品当中,诸如约翰·瓦雷的《在碗中》(1975年12月)。奥森·斯科特·卡德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众长篇小说更偏向海因莱因的路数,他的小说常常描绘处于困境的青少年受环境驱使走向成熟的过程,其中著名的有《安德的游戏》(1977年8月)和《地球的回忆》(1992年)。然而,上文列出的很多这类小说描绘的都是青春期临尽的青年,而非真正的儿童。这一类小说的主人公在科幻领域随处可见,他们的成年仪式是科幻作品的一个基本主题,因此继续罗列相关的作品意义不大。不过,多丽丝·皮塞尔基亚仍然值得一提。她或许在《地球孩子》(1977年)等书中准确地运用了科幻意象,带来了青春期阵痛的客观对应物。

在更广阔的文学领域,科幻作家们常常使用儿童视角,因为它带来了重新审视世界的便捷角度。金斯利·艾米斯在或然历史小说《改建》(1976年)中以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他笔下的唱诗班男孩主角。雷·布拉德伯里将自己的童年经验转变成了《火星编年史》(1950年)和《必有恶人来》(1970年)中带有怀旧和恐怖气息的奇幻元素。吉恩·沃尔夫曾在《死亡博士之岛和其他故事》(1970年)和《地狱犬的第五颗头》(1972年)等小说中多次使用令人难忘的孩子的视角。童年回忆也萦绕在他的几部长篇小说——诸如《和平》(1975年)和《新日之书》(1980年~1983年)——里,塑造了小说的回忆录结构。哈兰·埃里森的奇幻小说《杰弗迪五岁大》(1977年7月)讲述了一名永远只有五岁的男孩。小说使用孩童视角来陈述美国流行文化质量的显著衰退。在威廉·吉布森的赛博空间巫毒教小说《重启蒙娜丽莎》(1988年)中,当故事里的一系列骇人事件经由四名主人公之一(实际上是个孩子:日本女孩久美子)的意识得到梳理时,小说抵达了它最为动人的巅峰之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儿童视角的文学范例。

除以上四类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子类,这类小说将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对立起来,就好像它们是人类学意义上的不同文化,其碰撞势必会带来痛苦。这是斯蒂芬·金的许多恐怖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基本写作策略。这一主题也构成了詹姆斯·帕特里克·凯利的《家园前线》(1988年6月)中的一个非常压抑的要素。小说中的孩子们彼此交往,吃汉堡包,并被征召入伍,参加一场发生在幕后的无休无止且毫无意义的战争。

虽然儿童主题的科幻图书在20世纪后期不算常见,但是相关的科幻电影却非常流行。明显相关的电影包括《E.T.外星人》(1982年),《冲向天外天》(1985年),《有情感的机器人》(1985年)和《领航员》(1986年)等。

只收录儿童主题的小说的科幻选集包括威廉·泰恩主编的《奇迹儿童》(1953年),艾萨克·阿西莫夫主编的《明日的孩子》(1966年),罗杰·埃尔伍德主编的《魔种》(1973年)和《无限的孩子》(1973年),斯坦利·施密特主编的《的未来儿童》(1982年)和阿西莫夫、马丁·哈利·格林伯格与查尔斯·G.沃三人共同主编的《未来的孩子》(1984年)。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393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幻空间,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