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幻象:我为什么创建学校科幻社团
时间:2023-06-26 01:45:1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高校科幻 栏目:科幻 阅读:275
三年的时间,高校科幻平台采访了300+高校科幻创作者和社团负责人,并由此推出“科幻新星”及“社长专访”栏目。我们希望通过对300多位嘉宾回答的3000多个问题,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归类汇总,以此来发掘科幻与高校、科幻与青年之间偶联的确定和不确定性,为此,《舱外》杂志特推出“百人幻象”栏目。作为2023年4月刊(总第3期),本栏目聚焦的主题是:“我为什么创建学校科幻社团?”,经过筛选,一共呈现以下30位嘉宾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些回答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
侯似海(合肥工业大学斛兵群星科幻协会):原合工大的斛兵群星科幻协会在我上大学前一年就因为人数不足而解散了,在我大二那年,我在校图书馆里借阅了一本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集,发现里面夹着一个写有招新信息的科幻协会书签,于是我就联系到了组织。加入后才知道,我加入的那一年,正是重建的第一年。组织活动就是迎新、看电影,读书分享、科幻沙龙之类的,还参与了社联文化节。如今幻协搞得活动比过去丰富多了,不仅成立定期跑团、与其他读书社一同组织科幻沙龙,还成立了克苏鲁、COC分社,甚至还有个用人工智障“小星”(它主要用处是跑团)算人品的QQ群。
朱妍婷(中山大学科幻奇幻协会):入学以后我发现竟然找不到一个科幻社团。别说中学了,在大学,科幻文学也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爱好。当时有幸遇到了同年级也喜欢科幻的一个同学古尧,聊天的时候开玩笑说可以成立一个我们自己的社团,但实际上成立社团需要20个发起人,听起来不多,要找20个喜欢科幻的人真得挺难的。如果没有我们学校的何金鹏老师一直鼓励我坚持下去,我可能会忍受不住就放弃了。
成立社团很难,20个发起人只是第一关。实际上后面还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以为已经通过审核可以参加百团大战的时候,大家都信心满满地准备年度活动策划的时候,接到学校团联的新通知,当年不再通过新社团的成立审核,那时候真的很崩溃,好像所有的努力和信念顷刻间崩塌了。
为什么想要成立科幻社团?因为太小众了。我受科幻影响很深,我觉得科幻值得让更多的人看到和传播,我想要找到更多的同好,我不想深受震撼的文字只能自己一人体会,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看科幻、喜欢科幻,写科幻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私心以为作为读者的我才能读到更多的好作品。
所以就是不甘心,在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突然被宣判失败。那时候微博开始流行,所以就希望通过借助微博的力量,希望能够得到科幻作家和其他高校科幻社团的支持,并向学校提交了一份科幻社团成立的必要性说明,感谢学校后来也破例让我们在2013年成立。感谢当时在微博上支持我们的作家、协会和朋友!
万虹(中国科学院科幻协会):等待研究生开学的假期,建立了新生交流群,大家在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都是科幻爱好者,而中科院作为中国顶级的科研院校居然没有科幻协会,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合理的,科幻是科学的浪漫。
中科院研一除了上海分院外的同学,都会在北京集中授课。在准备建社的过程中,对其他高校科幻协会的事情做了一定的了解,相比较之下,我确实没有为我们协会做什么事情,甚至一度不打算建立协会了,毕竟研究生的生活跟本科有比较大的差别,但后来还是希望热爱科幻的同学不觉得那么孤独,所以还是建立了协会。
马平川(重庆大学科幻协会):因为入坑科幻很早,而初高中时身边同学喜欢科幻的人又并不算太多,所以我很早就有考虑过等读了大学一定要找到组织。不过还没等到进大学,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在科幻世界的贴吧发帖提到自己被重大录取了,没想到很快就有重大的学长给了我一个群号,所以我也算是在入学前就提前入社了,不过当时我们社团还没有正式成立,还处于筹备阶段,后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总算是把组织给建立起来了。有什么收获呢,其实也不太好说,没人说得清如果自己不怎么怎么样,人生会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社团我结识了很多的同好,也发展了不少友谊,这个肯定是在社团之外很难获得的。
梦想很丰满,现实也许很骨感,毕竟社团的发展运气成分也在里面而且还不小,我自己一直觉得十分幸运,社团成立以来一直都不缺对科幻和协会充满热情和归属感的成员,这几年也发掘出了十分有天赋在圈内小有名气的科幻作者,对于很多科幻协会而言,路还是只能一步一步走的,无论现在发展状况如何,找准自己现在的位置,量力而行,不断努力,社团肯定是在不断进步的,在这里也祝愿各高校的科幻社团越办越好!
曹扬磊(南京理工大学科幻社):我刚进大学的时候,南理工还没有自己的科幻社。当时招新的社团和学生组织排满了一条街,然而一条路找下去都没有发现科幻社。之后在学校里认识了几个同样喜欢科幻的小伙伴以后,我们在大二决定成立一个科幻社团,想要借着这个平台结识更多的朋友,同时也想和更多的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建立社团以后发现当初的想法太过单纯了,想要使一个社团维持下去是一件需要持续投入的工作。后来随着社团的发展,自己也不断的成长,当初建立社团的目的也不知不觉地实现了。
成立社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社团能发展到现在说实话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成立社团之初,我们到处寻找指导老师,但是很遗憾在学校里并没有老师有这个想法。所以社团在头两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大家最初的热情也在不断地消磨。要说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一方面是有小伙伴的支持,另一方面是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另外也要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才能维持社团的生命力。最后要说一句,有大佬带真的能轻松很多。
无知(浙工大时间众筹科幻奇幻协会):接触科幻社团大概要从高二吧,当年有个叫单反的人告诉我上了大学就可以加入科幻社团,然后里面有很多可爱的小姐姐可以认识。后来上大学前专门查了查有没有科幻社团,发现没有,然后单反就劝我搞一个,思来想去就信了他的邪。社团里最大的收获就是跟我一起搞社团的人了,认识这么多人万一谁以后事业有成了还能帮我一把。
李林格(西南大学科幻协会):说起我创办西南大学科幻协会的过程还有点意思。被西南大学录取之后,我急切地想结识一些喜欢科幻的小伙伴来分享交流。于是,我通过QQ搜索大学里的科幻群,却“粗心”地加入了西南交大的科幻群,聊得还特别开心。当时西南交大科幻协会的会长是空白,他告诉我,西大没有幻协,不如你自己来组建一个吧!
于是我开始着手创建社团。第一步,从建群拉人开始。从新生群,专业群,各种各样的群……我不懈余力地拉人进群,进群的科幻迷也不停地拉人,不知不觉我的科幻群有了两百多人。第二步,是开学面基。来到西南大学,报完名,我把行李箱往寝室一放,就跑去和群里的三位科幻迷碰头啦。他们是:陈晓波,西大幻协会旗会徽的设计者;杨航,文学造诣深厚的科幻写作者;周元,充满创意和执行力的科幻活动家。此外,还有一位只和我线上交流、从来没有露过面的赵倩楠学姐,这就是西南大学幻协初创的团队。在大家的帮助下,西南大学幻迷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开展了众多有趣的活动。目前,西大幻协已经有了第四任会长,会员近两百人,校四星社团。
毛浩然(山西大学科幻协会):山西大学科幻协会最早是脱胎于本校天文协会的一个讨论小组,后来演变成了一个QQ群,这个群里的一群科幻爱好者最后在我的牵头下,共同创立了科幻协会这个社团。成立之后一开始是按学校规定,处于试运行阶段,费了一年才考核转正成功。协会一开始可以说和隔壁天文协会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很多部门的部长都是两头挂职,甚至有时候办活动都在两头跑,不过这恐怕对很多科幻社团来说也不罕见,很多科幻社甚至也同时是本校的天文社。
何沐川(桂林理工大学天文与科幻协会):说实话我接触科幻社团算是比较晚,最开始我是校天文协会的会长,但是天文学这个科目较为枯燥,这让我们的干事学习兴趣很低。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引入与天文学接轨非常融洽的科幻,于是便创办了我校的也是广西的第一个科幻协会。果然新鲜血液和思想的涌入在碰撞中迸发出了绝妙的火花,天文迷的性格越来越活跃,而科幻迷的知识素养也越来越专业。
欧阳(北京联合大学Fantasy科幻社):我最早接触的是社会上的科幻社团,确实很好玩,但是活动一结束,约的火锅一吃完,自己还是回到了学校的一亩三分地,感觉生活和科幻还是有距离,当时就了解到了不少高校的社团,于是就在想自己鼓起勇气当自己学校的开拓者。
对我来讲最大的困难是无知吧,因为自己想的挺好,但一旦真正落实开始做就发现不是那么简单。想要成立社团的同学要有勇气,要有信心,可以多接触同学(必要时可以去蹭课找社员,比如我/笑哭),说不定你的梦想社员就在你隔壁班。为了凑齐创社需要的社员人数,我把我舍友全都算上了,书包里永远都装着入社用的调查问卷,走哪儿背哪儿。因为当时周围没有人可以给我帮助,只能是靠着自己摸索和一腔鸡血,大二招新因为方法有问题差点黄了,但是幸运的是我找到了我最重要的一位社员(现在是副社),我从他那里了解到了新一代的社员更想要什么样的社团。所以第二次招新的时候从容了很多,也比较成功。
当时开管理层会,中途和我一起创社的副社开玩笑说中途有段时间差点办不下去,结果我2019级的小社长跟我说:“社长,有什么事要交代我们办的一定跟我说,我很喜欢这个社,我不想让它黄了。”当时就觉得,我拼了我这把老骨头也会在我毕业之前把这个社好好的交给你。(握拳)[bushi]
张源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FoTo科幻协会):当我进入大学的时候,还没有科幻协会,只有一群科幻迷偶尔一起去参加一些科幻活动,没什么组织,很零散,我很希望能有一个平台或者组织能够把喜欢科幻的大家聚在一起,所以就成立了社团。
成立社团之前我找了几个幻迷一起商量,也是和他们一起把社团建起来了,后来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亚太科幻大会,我们大家都赶不过去,于是向主办方发送了邮件,提我们想要做一个祝愿大会的视频,和那边沟通好之后就开始拍视频了,虽然最后没能用上,但是过程还是非常开心的。
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社团结构和职务安排吧,那个时候刚开始也没有管理社团经验,就是一群幻迷朋友大家来帮忙,导致很多事务会有差错,后来慢慢注意了之后,职责范围分清就会好很多。任期内最骄傲的就是第一次招新,虽然人数不是特别多,五六十个,但是看到大家脸上“找到组织了”的笑容就觉得非常开心,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姚卓(延安大学科幻协会):入校之前知道学校没有科幻协会(因为知道只有陕西只有五个高校有科幻协会),想着那就算了吧。百团大战前一个月舍友加入了社联,鼓动我创立一个社团。还是按捺不住对科幻协会一直的憧憬,上了船。
作为延安大学校团委领导的学生社团,创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有一个挂名的指导老师。为了赶上18年的百团大战纳新,着实仓促,周五开始找指导老师,周一就要上交社联。被辅导员拒绝,被学院老师拒绝,准备好了所有东西的我放弃了:我已经竭尽全力了,听天由命吧。没有想到周一三个同学叫我一起去副院长办公室说联系好了,结果出奇的顺利。延安大学科幻协会差点夭折在那个周末。
感谢高校科幻平台给我一个机会,感谢为延安大学科幻协会成立提供过帮助的人:创始人们,张富春副院长,哈工大老社长王博仟,西工大老社长尹俊杰及高校科幻联盟帮助过我们的所有社团。
刘亚明(河北农业大学视界科幻社):一开始只是打算加入我们学校的科幻兴趣社团,但是发现并没有,然后和一个朋友一起合计了一番,就自建了个社团,又因为他有些缘由不当社长,所以就由我来当。其实朋友让我来当社长,我是拒绝的,我明明是打算摸鱼的,又没有什么经验,但那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别的选择,所以我还是硬着头皮上了,现在结果还不错,让我松了口气。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打算成立社团,那时很难招到人,我还利用了我的一点点人脉,从每个班招人,后来,当时那个主要负责的人不当社长,我就当了社长,然后跟辅导员交流,填表,交文件,一番忙碌终于成功建立,于是又要举办活动,又有不少麻烦。
常家豪(河北农业大学视界科幻社):持续了三年的逆风局罢了(2021是第三年)。
第一年,因为我院老师不让把科幻社团挂到院里,最终让我的一位朋友挂到了他的学院下,由他担任社团社长,我做个影子社长。第二年,碰上疫情了,社团的老一辈渐渐开始摸了,新一辈来得也很少,我硬顶着压力,组织了一次科幻社课活动,一次线上观影活动。第三年,我找社联要来了校级社团的申请材料。找学院盖章,反复交文件后,社联却来通知,新社团成立,社长的成绩不够。我又找了一位朋友,挂名担任社长。截止接受采访的时候,社联的最新通知是,上面在改革,对成绩查得挺严,把副主席的申报材料都撤了出来,只留了成绩够的社长的材料。然而,具体什么时候能审核通过,他们也说不好,只是说,要等。不过这些困难,对我来说,我无所谓。只要校级社团能够成立,能够招新,我就能将其起死回生。
刘泊辰(南信大风云科幻协会):大一下学期,学校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两门通修课来修学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刘媛老师的《科幻文学赏析》。学期末的时候,刘老师在群里提出提议,想要在正式成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风云科幻协会”,需要招募会长。我当时一方面确实喜爱科幻,一方面也没有参加什么协会社团类组织,于是就应了下来,暂时担任风云科幻协会的会长。之后我就拉上了一群喜爱科幻的同学朋友们组成了协会组织发起人以及干事部管理层。
成立科幻协会需要撰写一份长达19页的申请报告书,还需要在三个星期内完成。当时正值学期末,既要临考复习,又要撰写申请书,当时确实有些忙不过来。后来还是尽量省出空余的时间来,线上线下组织开会,我与发起人、干事部部长们一起商议各项事宜,将申请书分成不同的板块交付给不同的人来完成,如果有谁遇到问题就在群里喊一声,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来解决。所以我觉得我们科幻协会的干事管理层还是非常团结的,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得一个又一个困难被消灭干净。所以,我觉得一些刚刚起步的科幻协会要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同时不要畏惧困难,办法总比问题多,大家要团结起来,一起想办法,困难总会过去。
杨六一(成都中医药大学科幻文化协会):大一的时候想加入科幻社,发现我们学校没有科幻社,我就想自己办一个。刚开始就只是想想,只建了一个qq群聊,想把我们学校的科幻迷聚到一起。没想到后来群协会里人还挺多,大家也支持我办科幻社,刚好又遇到学校社团改革,允许申请成立新的社团,所以我们就走到一起办了科幻社。还挺顺利的,除了学校老是让我们改协会名。我的信念就是想把大家聚到一起,以及对科幻的热爱。而对我来说最大的妥协是不得不接受科幻迷是少数群体的现实。
高正东(成都中医药大学科幻文化协会):这个就有意思了,我记得是六一建了个科幻QQ群,到处发群二维码,然后就认识了(因为学校没有科幻社团),完了就说一起建一个就成了。刚开始踌躇满志,以为我们能够办很多有趣的活动,后面疫情、社联的活动申报、社员的积极性问题都是现实沉痛的打击。
马艺涵(白鸦幻想文学研究协会):大一下疫情在家,我搜索着吉林大学科幻社团的信息,很可惜,我没有找到,尽管近几年科幻之风兴起,但似乎还没有太吹刮到东北来。同样是夏天的晚上,我喝着啤酒,脑中灵光闪过,一拍腿给我的朋友打了电话:“吉大没有科幻社团的话,我们就一起搞一个!”凭着这一腔热忱,我们白手起家,在学校的一些公众平台上做宣传,从三人,到三十人,再到如今的百余人,联系老师和校社联的前辈,慢慢地把这个社团拉拢壮大,终于有了勉强的形状。担任这份职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绝不要害怕,不要因为过多的顾虑而畏手畏脚,要敢想,敢尝试,有大干一场的勇气,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李奕成(深圳技术大学科幻天文协会):创社初衷是想找帮朋友一起聊聊三体。其实最开始是想成立科幻社,后来发现实在凑不齐人,所以就拉上在天文方面经验丰富的同学创立了科幻天文协会。因为我们学校是一个新学校,目前为止的体量也比较小,只有2000人左右,所以发展真正爱好科幻和天文的社员都挺困难的,最大的阻碍就是招不到社员。这个客观问题只有等学校体量越来越大之后慢慢解决,另外我们购置了两台天文望远镜,把一些作品推送到群里,对社团有一些正面的影响。
整理人:圈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369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高校科幻,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