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1》:呈现中国科幻发展的历史现场
时间:2022-07-06 12:40:3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栏目:科幻 阅读:99
《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1》
吴岩 陈玲 主编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一个研究领域在学术视野和公共视野中都具有足够可见性的时候,才会成为年鉴和年度报告记录的对象。中国科幻拥有自己的年鉴是近两年来的事。这显示近年来中国科幻创作、科幻文化和科幻产业已经在公共认知中占有了独特的位置,同时也给科幻研究者提出了如何记录和呈现中国科幻发展这一问题。科幻从文学起步,但时至今日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人文因子。在哪些领域追踪科幻的发展?怎样界定科幻文本、科幻文化现象和科幻产业?怎样认识科幻与国家发展和文化政策的关系?到哪些媒体中去找寻科幻元素的存在?以怎样的标准筛选和评价科幻作品?当编写年鉴成为一项工作,实际上是记录和呈现中国科幻发展过程的历史现场。
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和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1》(以下简称《年鉴》) 对此做出了初创性的努力。年鉴的组织和写作尽力做到四件事:资料丰富,评价客观,体系初成,现场重建。
年鉴的写作是一项基础的研究,目的是展现一个特定时间段内中国科幻基本风貌,需要尽量全面的资料支撑。对于相关主题本年度的材料,在能力范围之内,做到尽可能多的覆盖。尽量利用既有的平台和集中资料,同时搜集其他相关的资讯、成果,顺藤摸瓜,以便达到资料的丰富。资料部分的科幻图书全目录和重要科幻小说梗概,充分体现了资料的宏富性,创作综述和专题论述依据的资料亦然。
然而,在科幻文学和相关文化产品的产出出现井喷的时代,把所有相关的内容做成全面概要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在广泛搜求材料的同时,还进行去粗取精,重点关注代表性的文本。这就出现了一个评价的问题,每个作者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尽量依托自己的专业背景,依托学术、文化以及产业惯例,以求客观。创作综述部分更多地依靠文学研究尤其是类型文学和科幻研究中的标准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归类,比如说从主题、叙事、文学风格等方面,总结和描述年度小说创作的总体状况。而在产业发展报告、科幻研究和译介以及亚文化综述部分,由于其跨学科性,很难依据传统标准进行评价,写作者在方法论方面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创建。
这本书可谓初建体系,这更多地体现在科幻产业发展报告以及亚文化综述的部分中,比如像科幻游戏产业发展、科幻周边产业发展、科幻活动、中小学科幻教育等,这些问题在学术界的研究不是太多,是很新的,但同时作为当代中国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发展。怎么样去描述这些问题,搭建一个叙述和分析的框架,一个基本的呈现和叙事体系就非常必要。许多作者老师在这方面多了探索性的工作。比如看待《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重要国家文件对科幻发展的影响?如何通过科幻文集的编辑增益这一领域的研究?如何看待中小学科幻教育与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如何描述和研究科幻的新媒体形式?诸如此类问题,有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讨论,有些由于现象新、研究少,目前只是作为问题提出来。但这些问题构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图景,展示了中国科幻在许多领域以不同形态发展的繁荣局面。
重建现场也是这本书的发力方向。专论部分比如关于叶永烈老师的文章,关于中国科幻文学大系晚清卷的编写,关于抗疫的科幻作家谈等,都是保存和重建历史现场的一种努力,使用了大量的一手材料,这些记录对于未来是非常珍贵的。
检视中国科幻发展的相关问题,可以看到中国科幻的文学、文化和产业形态非常丰富,具有多种媒体表达形式。科幻的文本几乎是无限的,它渗透进了其他文学和文化类型,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强势的文化元素,塑造了这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化叙事,同时也影响了人类想象社会、想象世界的方式。《年鉴》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努力,在记录中国科幻发展的方方面面的同时,对于科幻的活力进行了丰富的展示。作为一份 初创性的历史资料记录,《年鉴》为未来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
(本文首发于《科普时报》2021年11月5日第五版)
(排版:张馨木 编辑:黄倩红 审定:邹贞)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416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