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星(第十三期)/刘琦:科幻创作看似是偶然,实则命中注定
时间:2022-07-06 12:40:3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高校科幻 栏目:科幻 阅读:107
本期受访者:刘琦,前程序员,科幻作家、编剧、文学编辑。东北大学级软件工程本科生。年月发表处女作《建造者》,此后笔耕不辍,产量惊人。截止目前已累积发表科幻作品余万字,儿童故事和童话余万字。科幻小说多见于蝌蚪五线谱、小科幻、谷臻故事工厂、漫步宇宙等平台,曾获小科幻当期最佳千里码;童话见刊于《小溪流》等杂志;儿童广播剧《怪兽料理》系列已由飞翔时代制作,上架喜马拉雅。科幻代表作《长眠者归来》《号航站》《一个陌生男人的来信》《往日余光》《第一人称》等;童话作品《月亮船》《热气球上的男孩》《海里的鸟,岛上的鱼》《暗夜微星》等。
采访实录
高校科幻:您是如何定义“科幻”的?
刘琦:我对科幻没有很明确的定义。大刘就曾说过,从来没人能界定科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科幻迷认为什么是科幻,那就是科幻。的确,科幻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比如程婧波的《赶在陷落之前》,这是一篇风格独特的奇幻小说,曾获星云奖金奖,但在我看来,它依然有强烈的科幻气质。西方的科幻,早已开始向泛幻想的趋势发展,科幻奇幻大融合,逐渐无法明确区分。我是个在阅读和创作上都很宽容的人,从太空、机器人、克隆人,到社会伦理、反乌托邦这些古典元素,甚至对现实科技的适当延伸思考,都算是科幻。科幻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所以想写科幻的同学们,不必管科幻的严格定义,拿起键盘,开始写吧!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呢?有没有什么创作科幻的契机?
刘琦:有发表意识的创作,是在2016年底。那年9月在北京参加科幻大会,见到了刘慈欣(亲切友好地要到了签名、合影,心满意足地回到学校),初次感受到科幻迷热情的氛围,自此立志于科幻创作。当然,正式发表作品,则是今年4月的事情。后来翻看自己的日记,发现在小学、中学的日记本上,都零零散散写过几篇科幻小品,只是早已不记得了。所以看到那些不成文的小作品时,感觉非常奇妙。有些事,看似是偶然的缘分,其实早就命中注定了。
高校科幻:您最喜欢的科幻作品有哪些?有没有哪部科幻作品对您的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刘琦:我几乎读完了国内外经典的科幻作品,所以喜欢的也有很多。国内如刘慈欣、潘海天、柳文扬,国外如阿西莫夫、克拉克、小林泰三等,不胜枚举。
《星河战队》,这部由海因莱因《星船伞兵》改编的电影,小时候把我拉进了科幻的大坑,自此开启新世界大门。
创作上对我有影响的作品也有很多,没法说哪个作家和作品影响最大。我尽量吸取各家之长,融合自身特点,慢慢发展出自己的写作风格。
如果不局限于科幻,江南和斯蒂芬·金的作品也曾深深影响过我。
高校科幻:《建造者》作为您的科幻小说处女作就获得小科幻当期最佳千里码,其写作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吧。写作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吗?是如何克服的呢?
刘琦:说到处女作这事,还真说不清楚。我真正的科幻处女作是《我会替你活下去》,今年6月才发在蝌蚪五线谱上;第一篇过稿的科幻是《零》,4月过稿,时隔两个月发在了《漫步宇宙》;而首次与读者见面的《建造者》,也就是参加小科幻征文的那篇,实际上是在写了至少几万字科幻,十几万字奇幻后才写的,不算处女作。这篇算不上多好,但很流畅,而且写得很顺利。在主编星海一笑的建议下,改了一稿发出来,后来获得千里码确实出乎预料,是对我写作路上的第一个肯定,意义重大。在此感谢小科幻提供的平台,能给新人这样的机会,他们单纯凭着对科幻的热爱,自费做每月征文,值得敬佩。
高校科幻:您的作品文风大多情感真挚而细腻,您在生活中属于什么性格呢?会把自己的性格融入到创作中吗?
刘琦:我生活中很普通,没什么可说的。性格应该属于沉思型吧,喜欢发呆和思考,要知道,我们水瓶座从来不相信星座这种事情(笑)。按照迈尔斯性格分类,我是INTJ型。
创作的话,肯定会把性格部分融入到创作中去。忘记谁曾经说过,其实所有的写作,说到底都是在写自己,至少部分是这样。
高校科幻:我也很喜欢您作品中时间旅行这个元素,《往日余光》中林正这个形象在生活中有原型吗?和您自身的经历是否有很大关系?
刘琦:创作的时候没考虑那么多,你问起来,想想确实有部分原型在,但不明确。可能融合了许多读过作品的角色形象,加上部分自己的经历,形成了一种模糊的感觉。
《往日余光》讲了个很好理解的故事:你以前遇到不好的事,留下过遗憾,你想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到最后发现你完全改变不了,不得不坦然接受。这是主角的心路改变,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必经历程。要知道,现实中没有时间机器,我们总得试着接受,放下过去的遗憾,不是吗?
高校科幻:您写小说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创作原则?
刘琦:以前受大刘影响,我沉迷于概念和宏大,后来发现创作起来很吃力,逐渐调整文风,现在我只想讲好一个故事。这一点上,我喜欢阿缺老师的小说,文风轻松,故事有趣。如果在概念和故事之间取舍,我更偏向于故事,这是我目前的创作原则。
高校科幻:创作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哪一个对于您来说更有难度?
刘琦:我写过长篇,也写过短篇,都有些体会吧。短篇看构思,长篇拼耐力。同样20万字,长篇有一个好的大纲,剩下的就是填充细节了;但是如果写短篇,20万字差不多20个短篇的体量,每一篇都要有不同的构思,在有限的字数内起承转合。所以,短篇更难一些,也是磨炼笔力最佳方式。
高校科幻:很多科幻征文比赛都提倡所谓的“硬科幻”写作,在您看来写“硬科幻”需要具备怎样的科学基础?
刘琦:科幻圈软硬之争从来没停止过,我不喜欢这种气氛。每个人对科幻定义也不同,有人认为包含物理、天文类知识才叫硬科幻,社会、历史类叫软科幻。实际上,写作历史科幻所要掌握的知识,也许比宇宙科幻更多。在我看来,首先讲好一个故事,至于软硬风格之争,我们不必在意。事实上,我喜欢潘海天、布雷德伯里,更甚于以硬著称的一些科幻作家。大刘的作品感人,除了里面的硬构思,更多是人文关怀和宏大抒情的软部分。试想,《流浪地球》没有那首浪漫的诗歌,《地火》没有结局小学生的日记,我们的感动会更少一些了。
高校科幻:对于想要或刚刚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人有什么经验或建议可以分享?
刘琦:写完就是胜利。不要怕写烂,不要有完美主义倾向,不要想着下笔就能铸就大师文章。你有了构思,有了故事,先写出来,就已经胜过大多数人了。
你永远无法准备好。如果想写,现在就新建一个word文档,开始信马由缰地写吧。
高校科幻:据我了解,您目前在担任文化公司的编辑,现在保持在一个什么样的写作节奏上?写作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段还是根据灵感即兴创作呢?如果出现拖延症或者瓶颈期会怎么办?
刘琦:写作节奏比之前放缓,但还在坚持。目前来说,不会有固定时间创作,只要有想法,会在任何时候开写,写到后半夜也是常有的事情。选择了写作这条路,基本和按时睡觉挥手告别了。
拖延症我也没治,你能教教我怎么解决吗?(哭)我现在就在拖延,要写的几个中篇迟迟未动笔……不过好在还有截稿日,deadline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啊!
高校科幻:可以创造性拖延,建议你看看《拖延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
刘琦:感谢推荐,马上下单购买!至于拖延到什么时候看,我也不知道了(笑)。
高校科幻:对目前热炒科幻IP的现象怎么看?科幻产业化会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刘琦:这问题有点大了,毕竟我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作者啊,瑟瑟发抖。据我观察,这两年科幻IP应该凉一些了吧,前几年很疯狂。产业化是好的,能给从业者带来更好的环境和生活,至于中国科幻会怎么发展,和时代有关,瞬息万变,我没在那么高的位置,也无法预测。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写出几篇好故事,给中国科幻的未来添砖加瓦。若干年后,中国科幻的金字塔建成,若地基上有署我名的几块薄砖,我就心满意足了。也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做点什么。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刘琦:科幻迷是世界上最有趣、有爱的群体,也是让人能够产生归属感的组织,尽管这组织很松散。希望我们都能坚持自己的爱好,想看的多买几本书,想写的多敲几个字,未来有你们在,中国科幻会更好!
高校科幻:据说您曾经为了模仿偶像潘海天,除了文风受其影响,还特意借鉴过他的发型,可以和大家分享下吗?
刘琦:大角是科幻圈里最帅的男神,不接受反驳!
(完)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417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高校科幻,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