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科幻 > 社长专访(第八十七期)/梁艳惠:“为科幻大厦添砖加瓦”

社长专访(第八十七期)/梁艳惠:“为科幻大厦添砖加瓦”

时间:2022-07-06 12:44:13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高校科幻 栏目:科幻 阅读:134

本期受访者:梁艳惠,成都信息工程大学19级信息安全专业,FoTo科幻协会2019届副社长,任期内带领社员参加银河奖颁奖典礼,带领大一的干事们一起剪辑了一个科幻短片,和社长一起协助四川科普科幻协会举办《第七届成信大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培训班》,企图创办一个科幻电台,录过一次,不幸搁置。

采访实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

梁艳惠:小学初中其实就很喜欢看科幻电影和科普读物了,那时候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欢的类别,只知道类似的东西很吸引我。说起来还在初中那个小小的图书馆里,把《青少年应该知道的xxx》的太空系列读完了,虽然是囫囵吞枣,但给我埋下了对科学幻想的憧憬。初三开始看一些记不住名字的科幻小说,看的很杂,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每每读完总觉得这些故事虽有亮点,但总差点什么。直到高一晚自习无聊借了同学的一本《科幻世界》,那时候才感受到一篇接近完美的科幻小说的魅力。不管是设定还是主题构思总能让我触发新的思考,永远没有套路,永远让你意想不到,从一个新的维度看世界。那个时候才正式认识科幻这一类别,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补读了好多科幻作品(笑)。

高校科幻:您是如何定义“科幻”的?

梁艳惠:科幻拆开来说就是“科学幻想”,区别于科学的在“幻”,但基石却必须是科学,在科学的基础上作“幻”的文章。好的科幻一定是兼顾人文情怀和科学幻想的,它在现实的基石上,插上幻想的翅膀,带人们从另一个维度,更深层次的审视这个世界,并且提供未来的可能性。

高校科幻:对您来说科幻意味着什么?在您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梁艳惠: 科幻啊,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吧。小学初中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爱好,但高中那段沉闷的日子里,科幻算是我的最终堡垒和至高无上的信仰。那时候不管再忙也会读很多科幻作品。那时候写了很多很多的书评,每次最后都会跟一句,还好我可以躲在科幻里。虽然是一种逃避,但每次逃进去待一会,就又会被科幻带来的震撼和智慧赋予力量,去面对现实世界。

大刘说,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对我而言,现实的确沉重却并不心安,科幻它能让我感受到思想的超脱飞扬和现实给不了的安心和踏实。很奇妙,在幻想作品里感受到踏实。

科幻在我的生活中算是灵魂伴侣和导师。我不止在科幻中得到许多共鸣和欢欣,甚至通过科幻构造完善了三观,它总是能带我从另一个维度理解世界。

高校科幻:您都参加过哪些科幻活动?有没有印象深刻的?

梁艳惠:高中时期一个人来《科幻世界》杂志社参观拜访算吗(笑)。

现在大学了跟着上届社长参与过两个科幻征文的评选,在面试实验室的最终面的紧张时刻打车去了2019年世界科幻大会(那时候也算是紧张时刻的放松和信仰?),2020年就换我带着学弟学妹们参加银河奖的颁奖典礼,和社团的小干事一起剪辑了以大刘的《乡村教师》为剧本的小短片,拿着这个短片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重阳敬老活动。配音放出来的时候当场社死,没想到剪辑上去这么尴尬,早知道找专业的录音团队了(bushi)。最大的活动是和另一位社长协作四川科普作家协会在我校举办的《第七届成信大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培训班》,还有一些小的科幻迷观影交流活动这里就不细说了。

每一个活动都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高二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去拜访科幻世界杂志社。当时去的是周末,为了省钱最后一点路骑共享单车,看错地图还走错方向,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发现老师们不上班,灰溜溜的回去等到星期一。第一次站在门口,全身都在微微颤抖,但是刘维佳老师很温和的与我交流,一个大编辑很温柔的接待一个莽撞的中二小孩,现在想想真的很幸运吧。

高校科幻:您觉得传承对社团的发展重要吗?贵社团有什么传承下来的活动和理念吗?

梁艳惠:当然重要啊,没有传承的理念时刻提醒着,可能就会变成科幻小圈子里面的自娱自乐。我们社团是以推广科幻文化为目标,以“为科幻大厦添砖加瓦”的理念,提升自己,追求卓越的。协会的全称是FoTo科幻协会,社名源于两个著名的科幻梗。第一个是宇宙的答案Forty-Two,宗旨是To brove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传统项目就有很多啦,比如科幻电影赏,科幻创作赏(包括但不限于小说,诗歌,绘画,音乐等形式),读书交流会等等。

高校科幻:社团与周边其它高校科幻社团的关系如何,平常会进行一些交流活动吗?

梁艳惠:还不错,会和其他高校幻协一起去参观科幻世界,也会一起进行一些科幻活动,比如和川大幻协的观影交流会,川大的科幻共读,还有线下跑团,参加完银河奖后当场面基等等。

高校科幻:社长的这一年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梁艳惠:号召力弱,算一个特别的体会吗(逃)。科幻协会相对于其他社团或者学生会来说,每次活动的参与人数相对较少,可能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门槛。不过来参加活动的都是真正热爱科幻的同学,隐隐有种“星星说,我们孤独”后群星一起闪耀的共鸣。

高校科幻:您最喜欢的科幻小说是什么?有没有哪部科幻作品对您的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梁艳惠:最喜欢的科幻小说应该是郝景芳老师的短篇小说集《孤独深处》,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短篇像是梦呓一样,读这本书仿佛在梦境里踏空,不断的从不同的未知维度跌落另一个斑斓世界。沉浸感很强,让人怀疑奇幻,科幻和梦幻的边境线,但是读完体验感还是极好。杨晚晴老师的短篇《麦浪》对我影响很大,以前我喜欢硬科幻,觉得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就讲不好一个科幻故事,但是《麦浪》强大的人文内核加上科幻元素依然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现在创作时就不会硬凹科幻设定,而是更多的思考从我现有的知识储备如何打好人文情怀这一张牌。当然,不断的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科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高校科幻:现在或未来当创作与读者的喜好出现冲突时,您是愿意遵循自己的思路还是更多考虑读者,向读者的喜好靠拢?

梁艳惠:创作出来就是给别人看的,创作的时候要明白什么是精彩的故事,什么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表达欲。人们总是误把表达欲当作自己的创作思路,如果我在创作中与读者喜好出现冲突时,我首先会仔细叩问我的内心,我想表达的这个点到底是出于我单方面的表达欲还是为了完整的故事结构。我认为如果思路是为了使这个作品趋向于完美,那就无所谓读者爱好,即使当下与读者爱好冲突,但总有一天会有人发现你作品的精妙之处。并且我始终固执的认为,一个好的作品,是无论读者主观喜好如何,他也会客观的说出“好”的。

高校科幻:对目前热炒科幻IP的现象怎么看?科幻产业化会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梁艳惠:好的IP衍生创作需要好的团队,如果只是跟风炒科幻IP,制作团队水平不够,不仅不能吸引流量变现,还会给原IP扣上许多莫须有的帽子。这里就想提一下《上海堡垒》,我本人是很喜欢小说本身的,但是电影的制作,不管是剪辑,还是剧本都让人不想再看。它本身是一部披着科幻外壳的爱情故事,但是就算这样,从合适的角度出发也能讲好一个科幻故事,比如《太空旅客》,我认为这两部作品都是科幻爱情故事的经典代表,一个刻画出细腻的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加上抗打的拍摄技术,呼声一片;一个硬凹科幻造型空有其表,票房惨烈。

科幻产业化是科幻热潮兴起之后,科幻从小众领域走向大众的必经之路。可以促进更多的科幻文学创作,就不会出现用爱发电,后续能量不足的情况。资源多了就能让更多的科幻作家敢抽出时间来创作,甚至从业余写手变专职作家,也会吸引一些其他领域的创作者涉足,提高科幻作品的创作质量。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创作者们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写一些快餐式作品,满足影视化,游戏化的爽点,从而失去了一些科幻人文的内核。总体而言还是会很好的推动中国科幻文学的进步。

(完)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446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高校科幻,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