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 求求你,别再往眼球上滴眼药水了!

求求你,别再往眼球上滴眼药水了!

时间:2023-04-30 01:14:0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头条 阅读:91

眼药水滋润着现代人干燥的眼睛,对治疗眼科疾病也十分重要。然而,有很多人都非常不擅长使用它。

眼药水总也滴不进眼睛该怎么办?本文将向大家介绍最实用的轻松滴眼药水小技巧。

01

秘诀:瞄准“小口袋”

轻松滴眼药水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不要直接瞄准眼球。

虽然不是什么绝对禁忌,但让药水直接砸到眼球表面容易刺激眼睛,也更容易在滴加时引起眨眼反射,导致失败。

更好的方式是瞄准结膜囊,也就是眼皮与眼球之间的空间。

用手捏住下眼皮,轻轻往下拉,这样下眼睑和眼球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小口袋”——只要把眼药水滴在这里就行了。

图片

结膜囊是滴眼药水的正确位置。图片来源:nursing411

02

具体要怎么做?

在很多医疗网站上,都能找到滴眼药水的标准操作建议。

他们一般是这样写的:

一只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下眼皮,向下拉出“小口袋”。另一只手持药瓶,滴嘴对准“小口袋”正上方。眼睛向上看,同时向“口袋”中滴入一滴药水。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但这并不是我最想推荐的做法。

因为在独自一人滴眼药水时,这样操作不太容易瞄准。

如果你无法准确滴进眼药水,又找不到其他人帮忙,下面是亲测更不容易失手的改进方法(包含全过程):

1.找到一面可以单手举起的小镜子。

2.清洗双手。

3.头向后仰,也可以靠着东西躺下来

4.用惯用手拿药瓶。拇指、食指和中指负责捏药瓶,无名指和小指向下扒下眼皮,露出结膜囊“小口袋”。

5.另一只手举起小镜子,对着镜子调整位置。

6.将滴嘴置于“小口袋”上方的位置,不要直接瞄准眼球。

7.滴嘴应悬空,不可以接触眼部皮肤和手。

8.眼睛注视镜子即可,不需要刻意看向更上方

9.将一滴药水挤进“口袋”,松手合上眼皮,闭眼等待几分钟再眨眼。

图片

单手操作可以腾出另一只手举镜子,瞄准难度降低。来源:网络

03

还能再简单点吗?

对准结膜囊而不是眼球滴药水能大大减少刺激,但有些人眼睛十分敏感,可能即使这样依然难以成功。

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担心,下面还有一种最最简单的替代方案,它也很适合用在小朋友身上:

1.洗手并清洁眼周皮肤

2.向后仰头或者躺下

3.把眼药水滴在内眼角处(滴加的一侧眼睛闭着就可以)

4.慢慢眨眼,让药水流入眼睛,然后再闭眼几分钟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为了尽量减少污染,记得首先洗脸保证眼周皮肤清洁,以及依然不要让滴嘴直接接触皮肤。

为保证有足够多药水进入眼睛,使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多加几滴。

浪费一点也没关系,用纸巾擦去即可。

04

滴完压一压

滴完眼药水有时会觉得喉咙里尝到了药水的苦味,这是因为眼睛和鼻子之间有鼻泪管相连;泪液和药水都会从这条管道向下流进鼻腔,而鼻腔和口腔在后部也是相通的。

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容易避免——只要滴完眼药水用手指轻轻压内眼角 1-2 分钟即可。

鼻泪管的开口就位于内眼角处,挤压可以暂时关闭管道。

关闭鼻泪管还有减少眼药水副作用的益处。

图片

轻压内眼角可以避免眼药水流向鼻子

来源:网络

05

用眼药水还要注意什么?

1.只需一滴

眼球与眼睑之间的空间很小,最多只能容纳约 30 微升液体,一滴药水就足以装满。

只要确定滴进了眼睛,就没必要再多加一滴。

如果要使用不止一种眼药水,也要记得在滴加第一种之后至少等待 5 分钟才能加下一种。

2.当心污染

眼药水使用前要洗手,使用中不要让滴嘴接触任何部位的皮肤,以防细菌污染。

保险起见,最好也不要和其他人共用一瓶眼药水。

3.过期就扔

眼药水开封后的保质期很短,即使是加了防腐剂,通常最多也只能保存 1 个月。

记得看说明书确认保存时限,并在过期后立即停止使用。

4.摘掉隐形眼镜

不要戴着隐形眼镜滴眼药水——除非那是专为隐形眼镜设计的产品。

药液成分可能会吸附、累积到隐形眼镜上,对眼睛或镜片造成伤害。

记得在用药前摘掉隐形眼镜,用药后等 15 分钟再戴。

参考文献:

[1] https://patient.info/news-and-features/how-to-use-eye-drops

[2]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reatments/how-to-put-in-eye-drops

[3] https://www.uspharmacist.com/article/how-to-use-eye-drops-properly

[4] https://www.micheleleemd.com/blog/how-to-put-in-eyedrops

来源:果壳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721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