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科幻 > 《舱外》期刊第一期 百人幻象:在年轻人心中,科幻是什么?

《舱外》期刊第一期 百人幻象:在年轻人心中,科幻是什么?

时间:2023-04-30 01:45:11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高校科幻 栏目:科幻 阅读:165

三年的时间,高校科幻平台采访了300+高校科幻创作者和社团负责人,并由此推出“科幻新星”及“社长专访”栏目。我们希望通过对300多位嘉宾回答的3000多个问题,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归类汇总,以此来发掘科幻与高校、科幻与青年之间偶联的确定和不确定性,为此,《舱外》杂志特推出“百人幻象”栏目。作为2022年7月刊(总第1期),本栏目聚焦的主题是:“在年轻人心中,科幻是什么”,经过筛选,一共呈现以下24位嘉宾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些回答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

**陆海:**根据听吴岩老师的课的回忆来说,科幻到现在定义并不明确。不同的人不同的词典词库给出的解释都不相同。从我看过的那些被称为“科幻”的作品来看,主要的幻想因素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基础都可以被称为科幻。

**王真祯:**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世界上现存的关于“科幻”的定义可能就有上千种。我认为,科幻应当给予读者一种具有新奇感的,并且有认知性的想象,同时,这种想象与我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陌生化)。

Luna**:**在我心中,“科幻”可以是广义的,也可以是狭义的,广义地来说,科幻就像是一个标签,用漫威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来举例,其实在电影是里含有魔法的,但是因为含有科幻这种元素而可以被大家称为科幻片,你也可以因为影片中含有其它元素而被称为其它类型的作品,这样不会矛盾;就狭义的“科幻”来说,这个作品的分类就只有科幻,其它的类别可能在在这个作品上就成了它的一种标签一种元素,这个作品本身就是一个科幻作品。其实,“科幻”如何定义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难细化的标准,但是某些作品对我来说是真正的科幻作品,它不是带标签的,比如《降临》、《银翼杀手2049》等电影对我来说就是完完整整的科幻片,但是一些关于“魔法”、“法术”的奇幻作品很难归于科幻,科幻作品还是需要有一些科学的东西,并不一定需要是现实存在的,但是要让人看上去你是在讲道理。这种作品的分类也同样地可以运用到小说上面,我看小说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一个感受(笑)。

**杨枫:**为科幻下定义是一个很难的事。在《沙丘》之前,很多人都觉得火箭、外星人之外的都不叫科幻,在《高堡奇人》等出现之前,也没有多少人把Alternate History纳入到科幻的范畴。从“作品定义类型文学审美边疆”的角度出发,科幻的边界其实一直在扩展。这也是我自称幻想系作者而非科幻作者的原因。科幻应当是关于可能,而非关于定义的。

**刘琦:**我对科幻没有很明确的定义。大刘就曾说过,从来没人能界定科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科幻迷认为什么是科幻,那就是科幻。的确,科幻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比如程婧波的《赶在陷落之前》,这是一篇风格独特的奇幻小说,曾获星云奖金奖,但在我看来,它依然有强烈的科幻气质。西方的科幻,早已开始向泛幻想的趋势发展,科幻奇幻大融合,逐渐无法明确区分。我是个在阅读和创作上都很宽容的人,从太空、机器人、克隆人,到社会伦理、反乌托邦这些古典元素,甚至对现实科技的适当延伸思考,都算是科幻。科幻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崔榕:**我觉得科幻和奇幻发于一脉,都可以追溯到人们对于世界的幻想,只是最后演变成了不同的体系。对我来说重点其实并不在于科,要一个作者去追求绝对的科实际上不是特别可能或者合理,但是一个作者应该去追求绝对的想象力和故事。科幻对我来说始终是个载体,就像载满乘客的飞机,我更在乎的是人能不能到达,至于飞机本身,不掉下来就好了。

**地瓜:**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多,我是这样看的:“科幻”的定义一定要宽松,因为现在文化的发展既迅速又广泛,如果不宽松就不能容纳很多新生或者边缘事物,这对科幻发展是有害的。所以“科幻”的定义我比较倾向维基百科的说法:“科幻”就是用科学原理来解释情节中的幻想成分的故事。

这个定义的关键在于哪些东西算“科学原理”,哪些不算。我的理解是,可以按照故事中科学原理“含量”和“质量”不同,把“科幻”做进一步细致的分类,即“硬科幻”(hardscience fiction)与“软科幻”(softscience fiction)。前者的“科学原理”一般是真实存在的,且对科技有细致的描绘(如《地心引力》);后者的“科学原理”通常只是外衣,然后又可以分成两类:要么是侧重社会思考(如《人类之子》),要么是侧重娱乐(如“超英”题材)。

但我不认为“硬科幻”、严肃“软科幻”、娱乐“软科幻”是不能融合的,有的作品可能兼具其中两种或全部三种特性(如《黑客帝国》三部曲)。

**段子期:**虽然我们活在现相世界,科幻,却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更加接近实相,对我个人来说,这是科幻最伟大的一点。我们以为,想象能够超越这个现实世界,但实际上,真实的宇宙图景,远远超过了科学幻想,而人类的想象力就宝贵在这里,即使微不足道,也想要点亮自己的星系。所以,作家被称为醒世者,科幻作家就更是了。

**季雨:**我认为从狭义上来说,“科幻”是对于新技术、新社会形态的设想和展望;从狭义上来说,凡是有幻想元素,能够自圆其说成其体系,阐述了某些问题深刻内涵的都可以称作科幻。

**韦巍:**我觉得科幻是提供一种现实世界所不具有的一种可能,以及思考在这种可能中人与世界的关系。无论设定多么新颖,科幻始终逃不开“人”这个因素。

**周杭:**对于我而言,科幻是超脱于这个时代,又扎根于这个时代的。比起其他的各类作品,我在科幻作品中看到了更多的“人”。我觉得在很多的科幻作品里,其实核心都是在讨论人与时代的互相造就与冲突(只是浅见),有些人反抗、有些人随波逐流、有些人谋定而后动,这些都是时代在人类本我的性格上附加的东西。

人跟着文明前行,同时人又在引领文明;人类的思想与智慧在树梢上飘着,但是肉体依旧扎根于泥土——这是非常矛盾、非常有吸引力的点。科幻是灯塔,也是警钟。

**杨颜菲:**我觉得科幻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有限程度的幻想。就是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对现实进行延展。既有真实性,又有幻想的那种很奇妙的感觉。所以它是一种很调和折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不像玄幻一样完全天马行空,然后也不像现实小说一样一般比较沉重。它就是在现实基础上的超脱,有一种就是非常独特的魅力。我觉得通过科幻,我们可以去想象一种可能性,也许科技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世界。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呢,还是一个变坏了的世界。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觉得这些其实都是科幻在讨论的一个母题。我自己写的一些论文,也和科幻有关。在我自己的论文里面,我其实有谈到:

科幻作为一种内容的载体,其内容可以涵盖生活中几乎所有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一个喜欢科幻的人看来,包括政治制度、技术进步、文化变迁、社会现象等任何主题都可以成为科幻内容讨论的主题。

就比如说疫情期间,可能大家就会想起有一部科幻小说,讲的也是瘟疫。大家在用科幻这种形式去想象未来。就是像我说的,生年不满百,但是就想知道以后的事情。想与这个世界持续的发生某种联系,所以我觉得科幻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桥梁。可是如果是玄幻,你会意识到说这个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对于科幻来说,它是你和未来的一座桥,你可以踏着你已知的或者是未知的这些技术。走向那个似乎可见的未来。

**汪梦媛:**对我来说,科幻是我窥见未来的一个窗口,也是科技发展过程中对科技本身、对社会的一种反思。一方面它让我获得想象力激荡的畅快,另一方面它是对现实有一定的影射和警示作用。前者的畅快我可以从其他的文学形式中获得,比如神话和武侠题材,我都非常喜欢;后者的现实意义其实在现实主义作品中体现也非常多。可能科幻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它既现实主义又浪漫主义,既有爽点又引人深思。

**张惠霖:**我认为泛科幻定义才是真正的科幻定义。现如今很多创作者笔下常常拘泥于时空穿梭、末日未来、机器人等题材,又或许是受美国科幻电影或者小说的影响,还会搞所谓的小反乌托邦世界,类似于《饥饿游戏》。我认为这种观念大大限制了科幻创作者的发展。在我眼里,科幻很难算是一种题材,而只是一个标签,因为科幻是包罗万象的,你可以在科幻的背景下创作爱情故事、推理故事等很多题材的故事,科幻很多时候只能算是一个泛得不能再泛的大背景了。比如说陈浩基和宠物先生一起创作的《S.T.E.P》就算是科幻背景下的推理小说,虽然科幻色彩浓重,但仅仅归为科幻小说明显埋没了这部小说的真正亮点。

**温世尧:**科学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科幻分为社会科学幻想创作与自然科学幻想创作;广义的科幻包括奇幻、武侠、历史架空等等等等。科幻不必拘泥于形式、题材、体裁,应该充分发挥历史以及现实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科幻不单是科学幻想,也是人类对社会人生、意识形态、情感、未来的憧憬和寄托。诸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类似吴承恩塑造的神魔世界,可以这样说,科幻是人们表达对未来的构想的雏形和缩影的折射吧,这种折射,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也会推进人类的进步。

**周天行:**有关“科幻”我曾多次被要求做出解读。在百度百科中,科学的幻想,即根据有限的科学假设,在不与人类最大的可知信息量冲突的前提下,虚构可能发生的事件。而在我眼里,科幻是这样的——漆黑中,一座小桥通向无穷远处,我们透不过宇宙的深度,看不见终点。这不是一种幻想,这是对于未知的试探性的猜测,带着对科学的尊崇与敬畏,也带着对自己的卑微的自觉与自知。

曾经看到一句话这样评价科幻:不过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现实生活。例文是郝景芳老师的《北京折叠》。在这部作品中,人类森严且残酷的等级制度令人颤栗,可这又何尝不是现实最形象化的写照?郝老师用最露骨的文字编写了一段被我们称为“科幻”的故事,叹的却是一首自由与平等的挽歌。所以我在《渺小与被渺小》中写:科幻不是在畅想荒唐的未来,即使它很有可能是未来的历史书。科幻只是用一种足够醒目的方法展示呈现,以宏大到几乎浮夸的场面提醒你的渺小,提醒你莫被渺小。

看到过一则新闻:女大学生毕业后穷游十年环游世界,回国后发现根本无法融入现代社会。我们的科学社会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着科幻小说里的镜头,一帧一帧地呈现在现实生活中,所以只要十年,我们之间就可以存在着几乎似不同物种之间的鸿沟。更不用说近百年科技飞速发展,你们回头看看过去的三十年,当人们手持来之不易的肉票于水汽朦胧的晨雾里在肉摊子前排起长龙时,有谁的想像力能够抵达微信支付的终端?这仅仅是三十年的变化。借用刘慈欣老师的话,未来如同盛夏的暴雨,在我们还不及撑开伞时措不及防地汹涌而来。它不断刷新你的生活、你的认知,也冲洗着你的世界观、价值观。而科幻,就是在暴雨将至之际,把它记录下来。此役之后,科幻所记录的多数会迅速地成为现实,归入你平淡生活的一部分。你不会惊奇地认为我们的未来极具想象力,你会理所当然地接受它、认同它,这便是科幻的最终归途。

我对于科幻的思考大致如此。

沈子畅**:** 和凡尔纳时代不同,因为学术前沿越来越难以被一般人接触和理解,现代的科幻很难走在科学的前列。因此,我认为如今讲好一个科幻故事的本身还是讲好人与人的故事。作为故事核心的“点子”,我喜欢将其理解为一种精确又不失抽离感的譬喻。此外,还存在另一种写法,将故事作为“超越现实的幻觉”来描述,给读者以逃避的港湾,当然也是很不错的。

**易飞:**我个人认为,科幻通过惊奇化或陌生化的方式满足大众审美体验,它不仅仅包含了人类对于宇宙和未知浪漫的想象,同时还关注个体与集体在技术时代的生存状态,尝试对科技伦理等问题进行讨论以及呈现人类的精神面貌、思想意识和情感变化, 它的本质仍是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代表着一位作家独特的心灵世界和思想结晶。

**陈成:**简单来说,我觉得科幻就是在自洽的世界观下,揉杂着技术的一些故事。科幻可以不用对技术细节吹毛求疵(毕竟是幻想而不是科普),但是针对这些技术与人的交互,世界观与技术的互相影响等是需要达到逻辑自洽的。

**刘禹林:**我认为科幻应当是人类对于未来一切未知的期待与恐惧的集合体,这是一种很难定义的的东西。其中既包含了不切实际的肆意幻想,也存在着严谨晦涩的科学原理,而科幻这是要在之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利用其表达出属于作者自己的世界。所以科幻更像一种思想或是精神,它是自由的、发散的。

借用协会前辈所说:什么是科幻精神?不切实际的幻想荒诞可笑,艰深晦涩的科学枯燥乏味,科幻是寻求平衡的艺术,它融合虚实,展示真实又梦幻的世界。纳布可夫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真实”,或许正是科幻艺术的最佳写照——我们沉迷幻想的奇异,也热爱科学的严谨。我想这也是科幻令我着迷的原因吧(笑)。

黎睿特:“科幻”一词按照我的理解,便是科学的幻想,不是指幻想的内容绝对参照科学,而是说幻想要符合“理性”,是基于已知的对未知的联想和推测。自然,“科幻”绝不是胡思乱想或者纯粹的不着边际的想象,不然就成了“玄幻”、“魔幻”(其实在我看来,设定严谨的玄幻、魔幻也属于广义的科幻——即科学地想象,但通常理解下科幻都被解释为“科技幻想”);此外,“科幻”也不能完全照搬科学,还需要感性的介入、理性的推导等多方面因素。

**杨琪:**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确实,作为一个科幻爱好者我对科幻的定义比我在社团中的“苛刻”多了:)。蜷缩在生活角落里过去、此刻或未来拥有无限可能,而任何一部想象和描绘这种可能的作品都可以称之为科幻,即使它不一定符合现有科学,但至少应该逻辑自洽。过于着重刻画现实的小说,即使有科幻元素,也缺乏科幻的内核精神,只是把科技升级替换、把场景从地球变成外太空的故事在我的定义中并不算科幻(没错就是在黑太空歌剧233),过于着重幻想又更倾向于奇幻范畴。

**孙泽正:**我个人认为科幻是文学和其他创作的一种内容或元素。其实社团内部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分歧是很大的,有些严格的社员认为科幻只是给定特定条件的推演,而像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会倾向于认为只要作品中包含了超越当前时代的科学或技术想象的内容尽可称之为科幻。但科幻作品和科幻元素的评判又是另一码事,比如说一部言情小说在文章末尾加入了一些穿越(或称“时间旅行”)要素,就能称其为科幻小说吗?我觉得要在作品上冠以科幻二字还是要看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欧阳:**这个题对我来讲还挺难回答,简单的说大概就是“科学幻想”?因为我本人除了热衷于科幻,对奇幻和经史哲也感兴趣。这些不管是书也好游戏也好影视作品也好,这些作品其实提供的是一个跳出你自己生活的一个跳板,科幻是这些跳板中的一种,它是借用科学和延展科学来说故事。归根结底,我觉得科幻就是所有以科学为基础的,打破我们现有的生活框架的一种可能性。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7723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高校科幻,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