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科幻 > 首都科学讲堂丨阅读科幻,永葆好奇——记第803期《科幻创作中的别样美学》

首都科学讲堂丨阅读科幻,永葆好奇——记第803期《科幻创作中的别样美学》

时间:2023-06-14 01:45:03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北京科协 栏目:科幻 阅读:268

刘慈欣曾说,“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总要有爱做梦的那一类人”。在《地球大炮》中,刘慈欣借主人公之口讲出了他对想象力的理解。对世界充满好奇,用科学打破神秘。做梦不是专属于人类的特长,幻想却是人类特有的“精神零食”。在科幻文学的世界中,人类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去挖掘、去探索。

然而,你是否想过,当我们阅读科幻小说,我们其实真正品读的东西是什么?相比于传统文学,科幻作品有哪些不一样的美学追求?在科幻文学中,作者又是如何用文字向观众传递科学之美和自然之美的?

这个六月,首都科学讲堂围绕“兴趣与探索”主题,面向广大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开展了系列科幻科普教育活动。在本期首都科学讲堂中,撷取2023中国科幻大会主论坛“刘慈欣科幻作品《地球大炮》美学教育论坛”精华内容,由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晋康和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分享各自对于科幻文学创作、科幻美学的独到见解。

01 科幻之美在于对科学之美和技术之美的追求

在刘慈欣看来,作为一种文学题材,科幻小说对美学的追求,在本质上与普通文学是一样的,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对科学之美和技术之美的追求上。

“科学之美体现在简洁、和谐、对称,是用看上去很简洁的公式和理论来表现复杂的世界,”刘慈欣说,“而技术之美则体现在人类的创造之物上,譬如人类创造的机械,由其展现出来的力量和灵巧、动力与活力,都是科幻小说的美学基础。”

刘慈欣发表演讲

刘慈欣表示,科幻作家的创作相对更加自由,因为科幻的笔触“可以超出人类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幻创作就更容易。

“在传统的科幻小说创作中,作者经常会用远超生活的尺度——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述这种美感,在国内的科幻研究中,我们会将这种表现手法称之为‘宏细节’,”他说,“当这样巨大的物体被表现出来,因为它们超越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所以往往会被视作是一种奇观。在这样的奇观中,科学美和技术美会得到让人震撼的展现。”与此同时,刘慈欣也坦言,因为描写宏伟的东西并不是单纯地把尺度弄大,因此,宏细节的描写更需要创作者的积累。

02 科幻文学的本质是宣扬科学和自然

在王晋康看来,科学和自然本身就是科幻文学的重要美学因素,也是科幻文学宣扬的本质内容。相较于主流的传统文学,科幻文学的创作自由度更大,但在追求语言美、人物美、哲理美的目标上是一样的。

王晋康发表演讲

“科学和自然本身就是科幻文学的重要美学因素,优秀的科幻作品看似只是在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但其本质,实则一直都是在宣扬科学和自然”,他说。正因如此,王晋康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幻作者,借由他们的优秀作品,将科学之美和自然之美更好地传递给观众。

03 科幻文学是作者价值观和哲学思考的“内化”

在对话环节,刘慈欣表示,自己的写作方式比较“边缘化”——先有科幻核心构思,然后再创作故事,而被传统文学视为核心的人物却不是他首先考虑的问题,反而会被他放在文学创作的“最外圈”。不仅如此,刘慈欣还坦言,他会将全部的创作精力放在构思世界的构造以及发生怎样的故事上,而不会刻意纠结于一些所谓的“哲学内涵”。

刘慈欣和王晋康与主持人作对话互动

“读者不要认为(我的小说中)有什么特别的哲理,尤其在看到别人给我的作品写评论时,我首先是很惊讶——人们竟能从里面解读出这么多东西,而且90%都是我自己没想过的,”他笑着说,但同时他也表示,读者的解读也让他获得了另外一种成就感,“这就好像是我打开了一扇门,尽管我自己没有放什么东西在里面,但通过这扇门,读者们能走到其他新的地方,我想这也是一种成果。”

04 呵护青少年想象力要从教育开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挖掘、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永葆一颗年轻的好奇心?针对这一问题,两位科幻大咖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刘慈欣认为,想象力有很多种,科幻只是一部分。在学校各个阶段的教育中,适当引入科幻科普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科幻影视的发展也对培养青少年的科幻想象力有助推作用。“科幻读者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公交车现象’——学生时代看科幻,长大后就不爱看了,想让人们保持对科幻的热情,首先科幻文学本身就要产生更优秀、更有深度、更有厚度的作品,”他说。

“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是天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地保护它们,”王晋康表示,“减负”是目前最好的保护青少年想象力的方式。“不要把孩子的脑子都‘塞’得满满的,你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用讲那么‘满’、那么‘全’,多留给他们一些想象的空间可能会更好,”他说。

此外,刘慈欣也认为,打破文理科之间的壁垒也有助于保护青少年的想象力,“让文理科融合起来也是对想象力的一种呵护”。对此,王晋康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呼吁未来可以增加一些“不确定教育”:“我们的教育总想为孩子传递更多的结论,但是在达到这些结论之前,其实还有很多的不确定的过程,何为正确何为错误?如何建立正确的认识?想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就离不开这样一个思维上的过程。”

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承办,北京科技报社协办。

来源:北京科学中心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8200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北京科协,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