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世亮:今天的中国科技创新更需要科幻精神和创新人才
时间:2022-07-06 12:36:2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科协 栏目:科幻 阅读:100
6月10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的“叶永烈科普科幻创作思想与实践座谈会”在京沪两地视频连线同步召开。
回应民生关切 承担社会责任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世亮在发言中表示,今天我们纪念叶永烈,是学习和传扬叶先生作品中展现出的那种深深的社会责任感和勇立潮头的探索实践精神。
江世亮称,叶永烈先生曾在湖南邵阳县化验室工作三个月,为化验员培训班讲授矿石化验知识,编写讲义,并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科普作品。之后,又为北京科学小报写科学小品,一年内发表50多篇,并编成化学小品集《碳的一家》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出版促成了叶先生和《十万个为什么》长达几十年的渊源。
由此看出满足生产实践需要,满足社会大众对新知识的渴求是叶永烈开启科普写作之路的直接动因和动力。这种回应社会发展和民生关切的科普作品,其实在今天需求更加紧迫,需要有更多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以叶永烈为榜样,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
与时俱进 敢为人先
叶永烈力推中国科幻走向世界,并提出中国科幻可能会比主流文学更早走向世界。他很早就在作品里引进意识流等新写法、新题材,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创作。
1961年,21岁的叶永烈写出了《小灵通漫游未来》,以一个年轻人的想象力,做出了对50年后的世界的大胆预言:智能手机、信息技术、器官移植、转基因食品、网络在线课程……这些在今天基本都已成为现实。
江世亮称,今天中国的科技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人才,也需要张扬这种建立在敢于想象和逻辑严谨基础上的科学幻想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364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科协,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